思想政治专题

TOP

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2018年11月23日 18:30 来源: 浏览:

改革开放以来,质量评价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历次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文献都着重提出了质量的要求和质量评价的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研究和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进程和发展,回顾历史中总结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简略回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就明确了以评估的方式来判断质量。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使研究生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具体内容,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具体落实和实施提供了各方面支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之前,需要对几个经常性术语做一分析。在政策文件或是具体研究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这一领域,曾出现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德育评价"、"德育评估"等不同表述。这些表述各有侧重,在内涵、范围、标准、原则以及指标构建、操作流程和途径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的评判或判断,是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的研究;彼此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或侧重于定性描述,或侧重于定量分析,或侧重于对结果或过程的价值判断,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讨论。

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部分:一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史研究;二是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研究;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在具体领域的研究。下面就这些方面成果做一简要整理,但在具体引证中,仍然沿用原有表述,在具体语境下不做区分。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理论,但因中国古代教育和选人受到"德才兼备"思想的影响,对人才的德行评判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在"德"的评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历代在德育评估方面的思想表达,从官学、私学两个层面探讨了不同朝代对品德标准的侧重,同时梳理了古代品德评估的技术路径。有学者更加强调德育评估的价值判断,总结了中国传统德育评估思想的政治价值、教化价值,进而列举了古代不同主张中德育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方法。这些思想更多聚焦于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定性为主,反映了中国古代官方主流价值取向。有的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一阶段发展历程,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成果,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存在"指标困镜"和"方法困境"两方面问题;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未来发展重在新的测评理念的指导、权威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新型途径方法的探索。

有研究从教育学学科领域入手,从教育评估的角度系统整理了中国教育评估史,把中国教育评估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古代教育评估思想的发生和实践;二是中国近代教育评估的实践与探索;三是中国当代教育评估的复苏与创新。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教育评估体系,1985年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研讨会"是国内学术界公认的高等教育评估正式开始的起点。研究还提出了教育评估领域的趋势,如质量评估成为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多元参与的社会化评估日益兴起等。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的颁布,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国更加关注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这一阶段对于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不断增加。有的学者梳理西方古今名人或是学术流派的相关思想,延伸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总结出西方现代德育评估理论有评估标准多元化、评估形式自主化、评估方法定量化、评估本质个体化等特征。研究认为,相比教育评估的其他领域,德育评估依然是相当薄弱的领域。也有研究专注于具体国别的比较研究,重点在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有研究提出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中,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观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侧重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及效果。诠释取向与行动取向的评价研究凸显价值观教育的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鼓励当事人参与评价过程,进行主动思考与反思。有研究聚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把国内不同省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与北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推荐标准对比研究,提出加强教师专业背景和再教育、加强职业伦理建设、关注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单位协作等建议。有研究借用美国在美育质量测评中使用的审美程度公式进行修订,提出了基于美育目标与美育课程两大支点,美育教材、教师美育教学和学生审美学习三大教学因素,五位一体的美育质量测评系统。

有研究系统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英、法、德、日、荷、澳等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产生背景、组织机构、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构建进行了国别比较研究。研究总结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六条国际经验,由此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策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研究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认识论、价值论和评价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和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是德育评估的根本理论基础,伦理学中关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学科理论为德育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论基础。

有学者还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评估思想,这些研究观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德育评估的理论前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为德育评估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唯物史观为德育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是德育评估理论的基石,他们提出的数量分析法,为德育评估提供方法论的原则,同时也为德育评估直接提供"方法"。此外,学者们还总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德育评估思想尤其是党的领导人对德育评估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主要观点如毛泽东系统提出了德育目标,全面论述了关于德育的基本内容,为德育评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时间是检验德育效果的评估标准。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培养目标和"三个有利于"的提法为德育评估提供了方位与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思想和理论,党的领导人的论述客观上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整体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对多学科的借鉴也非常多。如有研究将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平等尊重、优势视角等理念和理论,需求评估、多方评估、自我反思等方法手段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推进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有研究认为,在网络信息社会,引入大数据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多元智能发展理论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评价。有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估权的来源、属性和特点,分析了评价的法理性基础和规范化方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其实都包含对前人研究的整理和评价,这些过程包含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本身的思考。2004年以来,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反思越来越多,许多论述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托。有学者认为,高校德育评估理论准备不足、价值认识不清、对结构要素标准以及体系建构途径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当,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缺失、本体研究薄弱、评估方法研究不适和应用研究缺乏。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存在范围、效益、技术三方面困境,要通过新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三方面进行创新,理念上实现从学理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内容上从单一强调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双向统一转变,方法上从单一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到两者内在统一转变。还有学者认为,德育评价的概念不清导致定位存在误区,评价基本理论缺失,德育评价重量化而缺少人文关怀,德育评价缺乏宏观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当前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借助发展性评价理念,构建价值生成的评价模式。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各要素的集中体现,是理论研究能够应用于实践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零星到系统,从研究框架落地为工作案例,形成了丰富的成果。

论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前,要对指标体系的前提做一说明,这个前提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也包括能够开展评价的共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论述一般包含两个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遵循。近年来,理论方面阐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观点有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历史性原则、导向与目标相统一原则、客观而全面原则、创新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原则,辩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对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等。理论原则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政治方向,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实践维度是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操作规范。近年来的研究中实践维度的原则集中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原则、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原则、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原则、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原则、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结合原则。也有研究强调了依据"行为判断思想"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或是提出高校德育评估有系统外适律、要素耦合律和量质统一律等基本规律。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兼顾理论有效性和实践实效性二重维度,才能保证评估的系统性、完整性。有研究者认为,评价标准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状况相适应,受到时空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制约,也要体现超越功利的意义指向引领原则,要构建好评价标准通约和共享,才能弥合分歧,形成共识。

论及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研究从整体框架、人员组织、要素设计、评价方法等内容入手,并设立了案例和问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尝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将高校德育评估构成要素细化为目标、内容、指标标准、途径方法、评估主体等子要素,一一讨论深化,从而形成高校德育评估体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实践的反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加具体,形成了一些可供应用的指标体系。有学者把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案例,重点设计了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构成、权重设计、具体观测点的设计和具体操作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的时间范围以及方法步骤,形成了可供实施的方案。有的研究借用顾客满意指数模型,开发了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采样分析,将研究用于日常工作。有的研究以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为研究内容,面向专家、辅导员、大学生和社会群体征集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等级和评语等内容,从而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实施开展的途径方法。有的研究在搭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效度检测,加入了结果反馈等环节,制订了针对校、院、班、生四个层次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的研究面向"90后"为主体的入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引入了更多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从研究走向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也有关于指标体系本身的总结与反思。如有的学者认为,评估指标的综合性与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难以平衡,应该把握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培养目标,在评估中坚持形成性和发展性同构,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构。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面临理论发展渐进性与理论应用的迫切性、量化评估的可能性与创新研究的艰难性相互交织、指标参数的庞杂性与实际操作的便捷性之间的矛盾,提出应该把握以动态发展为基础的理论维度、以操作便捷为原则的实践维度和以绩效最优为依托的价值维度。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在具体领域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辅导员工作评价等多个方面,也涵盖了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这些具体方面的质量评价研究也在同步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有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为评价对象,对全国33所高校和9个省市教育厅进行了调研,总结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教师教学评价成为重点,评价内容和方式向立体化多方位发展,课程建设评估方案、教学评价机构和教学督导制度都在逐渐推进,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全过程考核,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成为考核亮点;同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此外,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切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的结构功能、原则方法、模式构建等。有学者系统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依据、功能本质、主体、客体、标准、过程、方法等,回应了"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为什么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和怎样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等问题。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学生党建、主题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网络思政等方面,因为指向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相对简便,相关质量评价研究较多。在辅导员工作评价方面,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学术文章中,有不少研究引入了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360度评价等理论。在不同类型高校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的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切入点,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评价体系。有的研究着眼于学校办学产学研合作的突出特色,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分析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标体系、内容权重标准以及具体评价办法。

三、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反思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强首先体现在质量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衡量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整体状况,这一特色,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方面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项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成果,思考和改进以后的研究和工作,需要处理好、回答好三组对应关系: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是什么与如何确定评价体系的关系。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文件和政策也给出了需要完成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其独特的历史方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阶段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过不同要求和目标,但总体上仍然相对笼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标、要素、指标等尚待进一步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全面性的评价,而在高校内部,同时存在着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有哪些可参考借鉴之处,其评价结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否同向,需要仔细研究,厘清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的科学性,既要看指标体系是否合理,也要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与其他评价、社会反响相一致。质量评价只有标准明确,才能建立起符合要求、可判断可度量的评价体系。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有哪些内容与如何科学开展评价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以高校为整体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事实和效果两部分,对于事实部分的评价相对容易,学校投入、资源配置、工作开展乃至环境营造,都在一定程度能够可见可查,具备良好的观测基础。但是,对于效果部分如何反应、如何测量,是普遍认为的难点。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不易界定,而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在各地各校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其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大学生同时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综合体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内隐、长期等特点,对于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如何估量是个难点;其三是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层次类别差异化越来越大,数千所高等院校无论是大小规模、学校硬件、师资水平、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效都有着巨大差别,如何能够有针对性地准确反映该校该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分层分类更有针对性地区分。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什么作用与如何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关系。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更多停留在摸清高校现状、把握学生情况的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成为一项常规制度。2012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颁布实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广,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具体模块的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集中反映了不同层面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普遍期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开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共同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多学科的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也将推动这一领域走向专业化。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打印繁体】 【 关闭】 【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